在2018年的农产品市场中,豆粕行情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。这一年,中美贸易争端的持续发酵主导了豆粕市场的波动,从供需基本面的变化到价格走势的剧烈震荡,无不体现着这场贸易摩擦的深刻影响。
一、贸易争端背景下的市场格局变化
年初,市场对中美大豆贸易前景普遍持乐观态度。随着4月份中美贸易摩擦初现端倪,市场情绪开始转变。7月份美国正式对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后,中国随即宣布对包括大豆在内的美国农产品加征25%关税作为反制措施,这一决定彻底改变了豆粕市场的运行逻辑。
二、供应端重构带来的价格波动
由于中国大豆进口高度依赖美国市场(2017年进口美豆达3285万吨,占总进口量34%),关税措施迫使国内压榨企业必须调整采购策略。市场经历了三个阶段的明显波动:
第一阶段(1-4月):平稳运行期,价格在2800-3000元/吨区间震荡;
第二阶段(5-9月):预期推动期,贸易争端预期推动价格快速上涨至3400元/吨高点;
第三阶段(10-12月):供需再平衡期,南美大豆供应增加缓解紧张情绪,价格回落至3000元/吨附近。
三、产业链各环节的应对策略
面对供应格局的重构,产业链各参与方展现出不同的应对方式:
压榨企业积极开拓巴西、阿根廷等替代供应源,同时通过期现结合方式管理价格风险;
饲料企业调整配方结构,增加其他蛋白原料使用比例;
养殖端因成本上升被迫提高出栏价格,传导至终端消费市场。
四、未来展望与风险提示
展望2019年,豆粕市场仍将受制于中美贸易关系走向。若贸易争端持续,南美大豆供应能力将成为关键制约因素;若出现缓和,美豆重新进入中国市场将带来供应压力。投资者需重点关注以下几个因素:中美谈判进展、南美天气状况、国内生猪存栏变化以及替代蛋白原料的价格走势。
总体而言,2018年豆粕市场在贸易争端的驱动下,完成了从依赖美国供应到多元化采购的艰难转型,这一过程不仅重塑了国内豆粕定价机制,也为全球大豆贸易格局带来了深远影响。
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calfland.com.cn/product/862.html
更新时间:2025-10-25 15:13:01